斜雨敲窗,林海學弟來訪,遞上《M型社會》,要我劃些重點。 泡一壺老茶,拿一支鉛筆,認真地讀日本著名管理學家、經(jīng)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先生的著作,他認為:工薪階層應改變甘愿犧牲高水平的生活質(zhì)量以承擔房貸、車貸、子女教育等高額費用的生活意識,以新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形態(tài)。 今日之中國經(jīng)濟與1990年代的日本經(jīng)濟,有著令人不安的相似之處。世有盛衰,道有盈虧。今之“M型”者,富者累萬金而猶不足,貧者日劬勞而難飽,中產(chǎn)漸消,如沙聚散。此非獨財貨之變,實乃人心浮沉之象。 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?!备徽邚V廈千間,夜眠八尺;貧者簞食瓢飲,樂于其中。M型社會,人爭錐刀之末,然《金剛經(jīng)》曰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”執(zhí)財貨為實有者,終為所累。顏回陋巷,反得逍遙。故知貧富本空,心安即富。 老子言:“天之道,損有余而補不足?!苯裰澜?,富者愈富,貧者愈貧,實違天道。然《道德經(jīng)》又云:“柔弱勝剛強?!彼幭露评f物,不爭故無憂。處今之世,當效水德:富而不驕,守之以謙;貧而不怨,安之以命。范蠡三致千金而散之,知進退存亡之道,此其所以為陶朱公也。 “中道”可破執(zhí),不墮苦樂二邊。今人或汲汲于富貴,或戚戚于貧賤,皆失其中。六祖惠能曰:“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。”不必逃世,亦不必溺世,但以平常心處世,富能濟人,貧能自足。世態(tài)浮沉,然萬法無常。張良棄萬戶侯而從赤松子游,蓋知盛極必衰之理。故君子當觀世事如云煙,富時不奢,貧時不憂,隨緣而安,方得自在。 當今之世,外有貧富之差,內(nèi)可修平等之心。得失看淡,人生就贏了一大半。人活到極致,是樸素。若能外不慕榮利,內(nèi)不生憂懼,則雖處勞塵,亦能如莊子之“逍遙”。 茶涼了,雨仍在下。窗外的行人,來來往往,街角折扣店門前排滿長隊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:“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,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?!保ɡ钭嫒剩?/p> |

新聞熱點